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5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1-11-30 13:50浏览次数: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051号提案的答复

孙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承德钒钛工业园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钒钛磁铁矿勘查方面有关情况

我市具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是除四川攀枝花外全国第二超大型钒钛磁铁矿集中地。全市钒钛磁铁矿主要类型分为大庙式钒钛磁铁矿、铁磷矿和超贫钒钛磁铁矿。大庙式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双滦大庙—承德县高寺台、黑山—头沟一带。钒钛磁铁矿除富含铁元素以外,还共伴生有丰富的钒、钛、磷、钪等有益矿产。

   (一)全市钒钛磁铁矿勘查谋划情况

2013年,按照原省国土资源厅政策,我局及时将隆化县大乌苏南沟、隆化县大汤头沟等8个省财政出资形成的大中型钒

 

钛磁铁矿矿产地编入《承德市探矿权设置方案》,2014年,已经省厅论证批复同意,原国土资源部备案。我局已多次请示省自然资源厅向社会投放以上8个钒钛磁铁矿探矿权,拟利用社会资金,对钒钛磁铁矿主要成矿地段进行详查,基本查清2000米以浅资源底数,为承德钒钛基地建设加快勘查提供资源保障。

   (二)下步勘查推进意见

目前,全省正在进行矿山深度整治工作,暂停新设固体矿产探矿权,待全省矿山深度整治工作完成后,我局根据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竞争出让以上8个矿产地的详查探矿权进行勘查。

二、我市钒钛新材料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一)我市钒钛新材料产业现状

我市钒钛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83.72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40%以上,远景储量可达234亿吨。承德是中国钒钛磁铁矿提钒及高炉冶炼技术的发祥地,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明确的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和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要求,承德正在加快钒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钒钛新材料及制品产业正在朝着由普钢向特钢、由初级原材料向高端材料、由高端材料向装备制造方向发展,努力把承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钒钛产业研发及制造基地,打造“中国钒谷”。

我市拥有河钢承钢、建龙特钢、天大钒业等14家钒钛骨干企业, 基本建立集钒钛矿采选、冶炼提钒、钒钛产品深加工、产品检测、研发设计为一体的完整钒钛产业体系,具备系列含钒特钢、钛高纯3D打印粉末、钛合金复合板等钒钛应用材料的全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承钢高纯钒、金属钒、粉剂钒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由中科院张懿院士团队和承钢共同承担的“承钢5万吨/年钒渣亚熔盐法钒铬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工程”2017年6月正式投产(目前预计实现产值3.5亿元),国际首次实现了亚熔盐高效清洁提钒产业化生产。天大钒业引进德国装备和技术,开发出钒铝、铝钼钨钛、硅钛、铝钼钒等高纯特种中间合金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万利通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目前国内具备钒电池储能系统产业化示范能力的少数企业之一。锦科科技自主研发的燃烧合成氮化钒铁、有机溶剂萃取法生产高纯氧化钒、离子交换法生产钒电池电解液等三项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全市钒产能占国内34%、占世界16%,主要产品为中国名优品牌,产品畅销亚、欧、美、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有价元素提取

一是工作成效。2012年,为实现全市钒钛资源的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按照《中共承德市委领导议事纪要》([2012]12号)和《承德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2]14号)的总体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印发了《关于下达第一批选钛选磷技术改造企业名单的通知》(承市政办字[2012]59号),决定对全市现有钒钛磷铁共生矿铁精粉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其原矿含有钛磷,原矿品位含钛在2%及以上、磷在2%及以上(以采矿权证上的技术指标为准),增加尾矿选钛、选磷工艺,将共生在铁矿中的有效元素钒钛磷综合回收,科学高效利用钒钛资源,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承德钒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有60家钒钛磷共生矿铁精粉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2013年又新增加了11家,磷精粉产能达到280万吨/年,钛精粉产能达到300万吨/年。

二是2021年工作重点。按照“磁选铁、浮选磷、重选浮选回收钛、冶炼提取钒”的工艺,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采取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回收各种有用元素。钒回收,按照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对超贫钒钛磁铁矿铁边界品位达到6%、工业品位达到8%以上,支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富集综合开发利用。重点支持承钢、建龙等骨干企业冶炼提钒。钛、磷回收,继续开展尾矿选磷选钛技术改造工作,原矿品位含钛2%及以上、含磷2%及以上的铁精粉生产企业,增加尾矿选钛、选磷工艺,力争达到综合采选目的。钪、铬等元素回收,通过引进技术或寻求合作的方式,找到更适合承德资源特点,将更多有效元素充分利用,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最大效果。尾矿综合利用,尾矿开发利用初见成效,特别是利用尾矿制备新型建材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有价元素提取,尾矿制备新型建材,尾矿砂农用、建筑砂石骨料以及尾矿胶结充填等完整的产业链条。继续加大尾矿开发应用力度,打造京津冀新型建材及住宅产业化基地。2021年,重点推进双滦丰源500万吨铁磷硫钴钪钛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三、强化目标导向,持续推动承德绿色矿业经济健康发展

发展绿色矿山是承德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承德市委市政府加强矿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行动。承德将坚决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和省的决策部署,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和省绿色矿山治理要求,以扎实作风和有力举措,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建设。

一是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全面推进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是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政治要求,关乎承德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事。我们将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矿业绿色发展的新路。

二是以更严的建设标准,推进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我们将以国家建设绿色矿山实施意见为总指引,以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规范为总标准,严格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和综合利用等六大方面的创建标准,在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继续推进已有32家绿色矿山做优做强。对整治不到位、限期不达标的,坚决淘汰取缔,倒逼矿山企业投身绿色矿山建设,力争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矿山绿色转型发展。

三是以更实的工作举措,推进矿业经济全链条绿色开发。一是实施减量化管理。按照政府主导、规划管控、企业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支持鼓励资金雄厚大企业整合小矿山,做到资源集约节约、规模开采。从控制矿业开发增量着手,减少审批新设矿业采选项目,严格执行“3个35%”即到2035年固体矿山数量降低35%,大中型矿山占比达到35%,露天矿山占比不超过35%。二是推动绿色勘查。把绿色勘查理念贯穿于地质勘查立项、设计、施工、生产全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三是实行绿色开发。坚决取缔关闭破坏生态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依法关闭无证开采、不符合规划、资源枯竭和越界采矿拒不退回的矿山;全力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所有矿山企业“三率”指标必须达国家标准。四是推广先进技术。通过矿山企业的资源勘查、开采、加工利用、废弃物排放处理、生态重建等环节进一步优化、改进工艺、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减少矿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矿山企业绿色发展能力。五是加速绿色治理。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土地综合整治、矿山修复的标准和工程规范。鼓励矿山企业参与矿山地质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探索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开发、旅游、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以更强的政策支撑,构建矿业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资源支持机制。按照国家政策,提高矿业开发门槛,将优势资源重点向绿色矿山倾斜;加强钒钛磁铁矿资源整装勘查工作,为钒钛新材料基地提供资源支撑;在总资源量不变情况下,允许企业和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矿业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二是建立用地支持机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方面,优先支持绿色矿山、转型转业企业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支持绿色矿山企业复垦盘活存量工矿用地,允许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后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三是建立资金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工信、发改、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作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设立绿色矿山建设基金,加大对绿色矿山企业在环境恢复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矿业技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四是建立绿色金融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绿色矿山建设信贷产品,强化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支持政府性担保机构探索设立绿色矿业担保基金,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增信服务。五是建立综合监管机制。严格执行河北省非煤矿山综合治理条例等法规,强化县市区政府矿产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政府及部门、乡镇联合执法、协调监管的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综合监管,确保矿业秩序稳定有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6月7日

领导签发: 杜振学

联系人及电话:沈杰  2259832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