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承德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第055号建议的答复
刘海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承德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一)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情况。承德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主要黑色金属、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区。全市共发现矿产90种(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30种,非金属矿产52种,水汽矿产2种),占全省153种的58.8%,全国237种的37.97%。已探明储量的59种,占全省122种的48.36%,其中,钒、钛、金、银、铬、铅、钼、铂、钯、萤石、磷矿、油页岩、矿泉水13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铁、铜、硫铁、沸石、锌等5种居全省第二位,水泥用灰岩居全省第4位。
(二)矿业权设置现状。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采矿权643个,其中,固体矿产采矿权627个(金属矿山339个、非金属矿山285个、能源矿产3个),地热和矿泉水16个。按开采矿种分:铁矿215个(超贫钒钛磁铁矿97个、钒钛磁铁矿26个、单一磁铁矿及其他92个);贵金属矿105个(金92个、银12个、铂钯1个);有色金属19个(钼8个,铜6个,铅锌5个);非金属矿产285个(磷矿1个、硫铁矿1个、萤石103个,石英岩(硅质材料)14个、灰岩矿73个、饰面用石材20个,其他非金属矿73个);煤矿3个。按开采方式分:露天开采矿山279个(其中露天/地下联合开采61个),矿区面积349.3434平方公里;地下开采矿山348个,矿区面积582.1401平方公里;总矿区面积931.4835平方公里。
(三)矿山采选业贡献情况。近年来,全市矿业贡献逐年增加:2018年税收17.75亿元、占比8.8%。2019年23.9亿元、占比11.8%。2020年28.9亿元、占比15.7%。2021年,矿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27.5%,增长49.1%;实现税收占全市税收的23.8%;带动直接就业8.87万人,带动技术服务、原材料供给、建设安装和维修、运输、餐饮服务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就业6万多人。全市纳税前20名企业税收收入51.75亿元,其中钒钛磁铁矿采选业企业8家(京城、天宝、远通、建龙、鑫源、柏泉、宝山、铁马),税收收入19.05亿元,占前20名企业税收的36.82%。全市骨干铁矿企业20家(53个矿山),铁精粉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85.7%。
二、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承德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对承德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三区一城”建设重要抓手,作为更好推进协同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举全市之力,以“四个前所未有”全力推进实施。一是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矿山综合整治一线安排部署、现场督导推进,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对全市矿山环境治理进行专题督导,有力推动了矿山综合整治。二是协调联联动之“ 密”前所未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业等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压实责任,全力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三是推进举措之“实”前所未有。承德一年一个主题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2016年以来,先后实施了百矿披绿、百矿关闭“双百行动”、百矿复垦披绿、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攻坚行动、矿山“三达标”等各项攻坚行动,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四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之“高”前所未有。在近五来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中,企业创建积极、主动性非常高,社会创建氛围已经形成,目前我市已有32家矿山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有19家矿山列入省级绿色矿山储备库,均占全省前列,矿业经济已步入绿色、快速、规范发展轨道。
(一)围绕生态修复,“复垦披绿”一批。以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要求,探索实践挂网喷播、打孔种植、景观再造等多种适合承德治理模式,累计治理65.87平方公里。一是实施废弃地复垦,无中生有拓展用地空间。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对工矿废弃地进行综合治理,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二是实施景观再造,因地制宜建设景观景点。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空间设施和环境,对矿区景观更新、遗迹修复和再造。承德县原石安矿业矿山建成了旅游景点,营子区原承钢石灰岩矿采矿权灭失地建成了矿山公园景区。三是实施先进工艺,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推动矿山企业开采、运输、选冶、储存等全过程清洁生产工艺,大力推广充填式采矿、皮带式封闭运输等先进技术,妥善处置和综合利用废渣,循环利用水资源,极大地减少了矿山环境污染。
(二)严格环保标准,“淘汰取缔”一批。在省内率先明确露天矿山PM10及在线监控标准,印发涉露天矿山企业环保达标验收方案,严把矿业权准入关,严格“四个一律”,即:对无证勘查开采的矿山一律依法取缔,对“三区两线”区域内的矿山(重要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铁路和重要公路沿线)一律关停,对生产规模不达标(限期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一律关停,对需环境整治矿山,限期整治后仍不达标的一律关停。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改造”一批。引导矿山企业深化科技创新,对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提升,实现生产过程环保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资源价值最大化。
一是推进选矿工艺技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节能环保、降本增效,如京城集团高压辊磨生产精矿年降低成本1.6亿元,天宝集团悬浮式干选和皮带廊运输年降低成本3.92亿元,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超贫钒钛磁铁矿进行提钛、提磷、提铜等综合利用,并将尾矿加工成新型建材,实现“变废为宝”,宽城新通源公司生产的微晶板材出口到德国等欧盟国家,德厦新型建材公司生产的透水砖被北京长安街等重大工程选用。
三是大力延伸钒钛产业链条。为加快国家钒钛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以钒代钢、综合利用、强化整合”的思路,引导矿产品结构向钒钛高端制品、高强含钒钢材及特钢方向发展,建设了世界第一条亚熔盐清洁生产提钒生产线。目前共培育京城、天宝等骨干绿色矿业集团12家,天大钒业、锦科科技等新材料加工企业10家,产品包括含钒高强钢材、含钒特钢钢材,钒渣、五氧化二钒,钛高纯3D打印粉末、钛合金复合板等20多个品种。
(四)突出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一批。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导144家矿山企业绿色转型,将“传统动能”转化为“新发展动能”。
一是向文化产业转型。京城矿业、畅达集团、鑫利源矿业等分别成功实施了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帝苑梦华大型室内演出、国际美丽健康谷等项目。
二是向生态农业转型。顺达集团实施了荣达农业产业园项目,恒泰集团实施了神栗加工有机食品项目。三是向能源产业转型。宝通矿业实施了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伟源矿业利用闭库尾矿库建设完成了光伏发电项目。
三、强化目标导向,持续推动承德绿色矿业经济健康发展
发展绿色矿山是承德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承德市委市政府加强矿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行动。承德将坚决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和省的决策部署,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和省绿色矿山治理要求,以扎实作风和有力举措,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建设。
一是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全面推进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是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政治要求,关乎承德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事。我们将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矿业绿色发展的新路。
二是以更严的建设标准,推进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我们将以国家建设绿色矿山实施意见为总指引,以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规范为总标准,严格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和综合利用等六大方面的创建标准,在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继续推进已有32家国家级、19家省级绿色矿山做优做强。对整治不到位、限期不达标的,坚决淘汰取缔,倒逼矿山企业投身绿色矿山建设,力争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矿山绿色转型发展。
三是以更实的工作举措,推进矿业经济全链条绿色开发。一是实施减量化管理。按照政府主导、规划管控、企业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支持鼓励资金雄厚大企业整合小矿山,做到资源集约节约、规模开采。二是推动绿色勘查。把绿色勘查理念贯穿于地质勘查立项、设计、施工、生产全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三是实行绿色开发。坚决取缔关闭破坏生态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依法关闭无证开采、不符合规划、资源枯竭和越界采矿拒不退回的矿山;全力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所有矿山企业“三率”指标必须达国家标准。四是推广先进技术。通过矿山企业的资源勘查、开采、加工利用、废弃物排放处理、生态重建等环节进一步优化、改进工艺、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减少矿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矿山企业绿色发展能力。五是加速绿色治理。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土地综合整治、矿山修复的标准和工程规范。鼓励矿山企业参与矿山地质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探索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开发、旅游、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以更强的政策支撑,构建矿业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资源支持机制。按照国家政策,提高矿业开发门槛,将优势资源重点向绿色矿山倾斜;加强钒钛磁铁矿资源整装勘查工作,为钒钛新材料基地提供资源支撑;在总资源量不变情况下,允许企业和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矿业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二是建立用地支持机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方面,优先支持绿色矿山、转型转业企业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支持绿色矿山企业复垦盘活存量工矿用地,允许对工矿废弃地复垦后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三是建立资金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工信、发改、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作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设立绿色矿山建设基金,加大对绿色矿山企业在环境恢复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矿业技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四是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县市区政府矿产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政府及部门、乡镇联合执法、协调监管的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综合监管,确保矿业秩序稳定有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矿业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级网站、主题公众号等,发布绿色政策信息、绿色矿山名录、绿色矿山标准规范,加大先进案例宣传力度。跟踪各县进展,掌握存在问题及需求,督促指导各县(市、区)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7月18日
领导签发:杜振学
联系人及电话:傅占国 2259831
抄报:市人大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